查看原文
其他

2023年中国IVD厂家破局之道系列——管理篇

乘风印象 乘风印象 2024-06-04

什么是破局?

自媒体作家良大师说过:“所谓破局,简单点说,就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。”当直觉让我们走入某个困境,只有打破现有的局,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。

宁向东说,管理学是一种 “ 破局 ” 的智慧。管理学的鼻祖Taylor,就是一位“破局”的高手。在泰罗那个时代,整个人类都面临一个困局,就是所有的工厂主都不知道怎么管工人。

Taylor抄起秒表,就把这个局给破了。秒表代表时间,效率就是产量除以时间。所以,把时间的观念引入到工人的工作动作,然后用秒表来计量,谁偷懒、谁不偷懒一目了然。正是因为破了这个局,Taylor被誉为管理学鼻祖

哲学家叔本华说:“世界上最大的监狱,是人的思维意识。”人一旦敢于破局,思维的牢笼就会被彻底打开。

从IVD企业的管理,作为破局系列的开篇

朋友建议我可以聊下IVD企业当下的破局之道,我觉得这个话题不错,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了。但从准备之初,我就觉得这个话题其实有点大。

因为要写IVD企业的破局之道,就得先介绍清楚IVD行业的发展史,以及当下的时代背景。所以5月8日晚,我写了全球体外诊断(IVD)行业发展史,5月9日晚,我又接着写了中国体外诊断(IVD)行业发展史

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。当下全球体外诊断行业发展已经入一个稳定期,每年增长率不超过5%。而中国则扮演了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增长引擎的角色,和多年来扮演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角色几乎是一样的。

只是IVD行业属于高兴技术产业,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,所以这个增长周期也会相对更长一点,也更能反应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。

通过全球IVD发展史,我们可以知道未来几年中国会迎来并购整合的高潮。通过。通过中国IVD发展史,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体外诊断未来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不过产业集中化发展也是大趋势,利好的主要还是有资本+管理优势,或者有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。

能看清行业发展的趋势,也就有了破局的基础。只是当我今天开始筹备破局这篇文章的资料的时候,发现IVD厂家破局这个话题依然太大,因为针对企业的破局,其实是一个综合运营的结果,并不能从单一维度分析,而要综合企业管理、品牌推广、战略规划等多个角度分析。

甚至仅仅是战略规划,也可以从行业、产品、渠道(经销和直销)、市场(国内和海外)等多个维度分析,并不是一篇文章三五千字就能介绍清楚地。

所以我最后决定针对“破局”写一个系列的文章,不过截止到我写管理篇开篇这篇文章,对于后续系列的具体内容,我也没什么规划,写到哪算哪,随缘吧!

为什么要以管理篇作为开篇?因为企业的降本增效,是每一个IVD企业当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,也是每一个IVD企业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。

至于其他的,比如行业周期问题,第二增长曲线问题,等等。要么不以企业的意志为转移,要么短期内很难看到什么效果。所以我会放在这个系列的后面再讨论。

IVD企业管理破局——上下同欲

管理者必须确保下属知道他在想什么,如果下级对上级的一些想法或操作方法不满意,上级应当同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。

同样地,如果董事长和高管之间、高层和中层之间以及中层和一线员工之间的沟通被给予重视,那么就可以确保员工积极参与并把每个人的智慧反映在公司管理中。反过来,各级干部不向员工强调自己的想法,会导致公司基本路线发生偏离。

不过,更重要的是自下而上的沟通,也就是普通员工的想法和建议要传达到董事长,这是公司良好运作的前提。自下而上的沟通尤其依赖中层干部,因为他们才是那些必须鼓励普通员工说出想法的人,中层干部最适合创造自由交流意见的氛围。

这种沟通需要每个相关人员付出巨大的努力并持续关注,一旦不受阻碍的双向沟通建立起来并保持下去,公司就会基于集体智慧,创造更好的产品、更高的销售额。更重要的是,公司将成为一个充满斗志的成长型企业。

随着规模的扩大,企业的组织结构趋于僵化和官僚化。在极端情况下,公司的等级制度变得僵化,员工失去与直接上级以外的任何人的接触机会。例如,一个员工可以自由地联系部门主管,但不能联系部门经理;同样地,部门主管或许可以直接找部门经理但不能跳过他去联系某个总监,更不用说找董事长了,即使是部门经理也不能直接去见首席执行官。

这种官僚主义会阻碍员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,最终阻碍公司的发展。公司的每个人,尤其是领导人,必须时刻保持警惕,确保这种情况不会发生。理想的企业环境是:即使是一名新员工,只要他愿意,就可以自由地与董事长交流。

管理者的责任是创造和保持一种鼓励跨层级沟通的氛围。部门主管司以告诉某个员工:“如果你想和经理谈话,我没问题,聊完后给我一个反馈。”员工绕过直接上级并不意味着无视他的权力,当干部开始保护自己的权威时,这个组织就已经被官僚主义环绕。

虽然下属的想法或建议可能没什么用,但是可能有我们从没想到的地方,所以干部要有识别和应用建议的能力。如果我们认为只有自己的思想是有价值的,就会被自己束缚,无法在新的方向上突破。如果我们聚集所有员工的智慧去创造一些新东西,公司将迎来快速发展。运用集体智慧是干部的一项职能。

我们也不能只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那些毫无疑问是好的建议上,而抛弃其他的建议。我们必须倾听那些看似奇怪的想法,并鼓励员工继续思考,让员工尝试提出任何建议。如果员工相信上级真的对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感兴趣,允许自己自由地表达,他们就会充分发挥创造力,这会让所有人受益。

在绝大多数IVD企业的内部,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问题。十人以下的小公司一般比较好管理,老板一个人说了算。一般到了三十人以上,就会出现层级,企业开始出现中层干部,这个时候管理就会开始出现问题。到了一百人以上,层级就更多了。

而IVD上市企业,一般有千人以上的规模,从董事长到总裁,再到总经理、副总经理、总监、副总监、经理、主管、专员,大部分IVD上市企业还有一堆子公司,管理起来就更复杂了。

中国IVD企业大发展,其实也就最近十年,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速度,是当下IVD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,大规模并购也是最近十年的事情。所以很多管理问题上,还没来得及形成系统的方法论,大部分IVD企业都是通过MBA学习,或者请咨询公司协助培训,再或者直接高薪聘用高级管理人才的形式来补齐管理的短板。

只是IVD行业有其特殊性,目前其实针对IVD企业的管理培训特别少,因为行业太细分太垂直了,做这种针对性很强的培训,几乎是赚不到钱的。不过我们作为从业者,可以试着去探索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。

基本只要超过一百人的IVD企业,官僚的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,如何破除官僚,发挥全员智慧,是值得所有大中型的IVD企业领导人共同思考的问题。

大企业通常不缺人才,但很难避免人才之间的内耗,所以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大企业对人才其实也没什么吸引力。解决之道,便是高层领导必须走群众路线,必须让一线人员,基层员工开口说话,而且要让他们说实话,说心里话。

这个其实不容易,既需要高层领导坚持原则,又不能过于强硬,因为官僚一旦形成,就会牵扯太多人的利益,需要刚柔并济,旁敲侧击,一点一点去根治,很难一步到位的。

IVD企业管理破局——精益管理

提起精益管理,我每次都会想到丹纳赫,推荐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丹纳赫引以为豪的DBS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?

精益管理(Lean Production Management),别名精良管理,指的是一种企业管理方式。

精益生产是麻省理工定义的;他们在一项名为“国际汽车计划”的研究项目中,通过大量调查对比发现,丰田的生产组织、管理方式是最适合现代制造业的生产方式,称之为精益生产。

精益生产的生产组织方式称准时生产。精益生产的生产管理方式称精益管理。
功能:保障全员积极参与改善,增加改善量、持续性。
途径:改变员工的行为习惯,保障全员积极参与改善。
目的:简单、快速、持续提高效率、品质,缩短交货期,减少浪费。

全世界只有三种:建议系统(适于日本企业)、BSC(适于欧美企业)、SCI(适于中国企业)。

随着精益生产拓展到整个产品价值流,精益管理也不再限于生产管理,而是拓展到研发、设计、技术、供应、设备、销售等各个层面。

从逻辑上讲,一块业务无论多么复杂,或多么新潮,它在流程上都要走完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的环节,或者说要经历事物的开始、中间和结束的过程。那么,多个业务板块间的管理协同性,要么在时间维度上有接续关系,要么在空间维度上能达成以下三类统一。

统一于技术,例如共享同一类底层技术,看似做了很多事,实则是因为做好了一件事。
统一于市场,例如服务于同一类消费者,或共享渠道及终端资源,或因顾客信任,能共享同一个品牌。
统一于管理,即能够通过管理输出,有效地提升其他板块的内部效率。

毫无疑问,丹纳赫便是统一于管理的代表。丹纳赫在工业仪器及设备领域总结出一套丹纳赫经营体系(Danaher Business System,即DBS),将其应用于各个事业部均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丹纳赫集团擅长收购B2B领域的低效制造企业,依靠整套管理提升方法论,快速提高被收购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。丹纳赫集团对收购对象有明确的筛选标准,以确保自身的企业算法能有效迁移到新购业务,进而实现它的投资回报要求。

丹纳赫通过学习精益管理和KAIZEN管理系统,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丹纳赫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系统DBS,如今公司已经能够熟练的将其商业模式与运营模式统一起来。

丹纳赫商务系统(DBS)的五大重点为:
最好的团队才会赢:培养员工的独特性、合作性和竞争性,并以结果为导向;
创新定义未来:提高世界的生活品质;
为股东而战:吸引更多的股东投资;
倾听顾客的声音:不断超越客户的期望;

KAIZEN生存之道:通过持续的改善,创造持久价值。

DBS的三大核心:
增长:增长可分为三个具体领域,梦想、发展、交付。DBS的增长工具被统称为丹纳赫的3D(Dream、develop、deliver)框架,DBS增长工具是确保公司超越市场表现的关键工具;
精益生产:在最大限度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,通过提高公司业务的所有功能和领域的安全性、质量、交付和成本,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;

领导力:获得知识、技术和行为,在公司成为一个伟大的领导者。

“旁观者”思维

俗话说: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。”身处困境时,旁观者往往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,找到突破口。

但人生中的大多时候,并非有人时时刻刻在身边帮助我们审查自身。与其指望他人来做自己的旁观者,不如学着让自己成为自己的旁观者。

关于IVD企业的破局,其实即便从管理的角度去写,也有非常多的维度可以展开。受限于文章的篇幅,今天就先写到这里。


参考资料:
光宇聊医疗视频号,中国99%的IVD企业陷入了一个死循环链条;
《破局:“卡脖子”技术突破的战略与路径》,编著:张军、陈劲;
Tom Kan,医业观察,国产IVD企业出海,如何破局?
四叶草,读者,真正有远见的人,都有“旁观者”思维
刘经纬,经纬医械圈,IVD,中小企业如何破局?
医业观察,如何做好医疗器械的第二增长曲线?

《立业根基:跨越100年的企业经营之道》,松下幸之助


推荐阅读:
全球体外诊断(IVD)行业发展史
中国体外诊断(IVD)行业发展史
IVD行业的市场规模有多大?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?
IVD的业务板块都有哪些?哪个板块前景最好?
迈瑞医疗成长史1991~2022
我眼中的迈瑞创始人李西廷
浅谈迈瑞的现在和未来
浅谈迈瑞如何在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登顶并与第二名拉开距离
迈瑞医疗在IVD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迈瑞的发展会改变罗雅丹西引领的全球IVD市场格局吗?
浅谈安图生物在IVD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安图生物成长史1998~2022
安图生物创始人苗拥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
浅谈安图生物的当下和未来
是什么支撑了安图生物30倍以上的市盈率?
新产业在IVD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新产业成长史1995~2022
新产业董事长饶微——IVD行业的“另类”领导人
新产业生物的当下和未来
安图模式VS新产业模式,谁更能代表中国IVD企业的未来?

金域医学在IVD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
金域医学成长史1994~2022

金域医学创始人梁耀铭的传奇故事
金域医学的当下和未来
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发展和未来

华大基因在生命科学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
华大基因成长史1999~2022
华大基因的当下和未来
华大基因后来居上的兄弟公司——华大智造
华大基因的核心子公司——华大吉比爱
华大董事长汪建的传奇故事
我眼中的华大集团CEO尹烨
华大集团的星辰大海
万泰生物在生物医疗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万泰生物成长史1991~2022
万泰生物实控人——首富钟睒睒的传奇故事
万泰生物的当下和未来
万泰生物在IVD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
达安基因在IVD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
达安基因成长史1988~2022
是谁在推动达安基因的发展?
达安基因的当下和未来
丽珠集团在生物医药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丽珠集团成长史1985~2022
丽珠集团董事长朱保国的传奇故事
丽珠集团的当下和未来
九安医疗在医疗器械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九安医疗成长史1995~2022
三诺生物在IVD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迪安诊断在IVD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万孚生物在IVD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IVD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?
2023年IVD行业发展的九大趋势
罗氏在医疗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126岁的罗氏成长史
百年罗氏的成长史对我们企业经营或职业规划有什么启发?
罗氏诊断在IVD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雅培在医疗健康行业是什么样的存在?
135岁的雅培成长史
百年雅培的成长史对我们企业经营有什么启发?
并购之王丹纳赫的裂变之路
丹纳赫引以为豪的DBS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?
盘点丹纳赫的历任CEO,他们在公司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
那些改变了丹纳赫发展进程的经典并购案例
重识西门子
西门子简史1847~2022
西门子创始人的传奇一生
西门子在医疗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恒瑞医药在医药领域是什么样的存在?
辉瑞是个什么样的公司?
辉瑞犯过哪些错?从辉瑞的成长史看辉瑞的是与非
中国医药行业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多大差距?预计还要多少年才能追上?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